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人才在科大

人才在科大
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,「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」將於民國102年正式啟動,未來4年預計投入58億補助8至12所科技大學,整合教學、智財和產業資源,發展為技職教育的典範。

各科技大學透過「校外實習必修化」、「師徒制」、「業界協同教學」等合作方案,鼓勵學生奔走於校園與業界,促成學校與產業無縫接軌,打破現有的學用落差窘境。8所學校23日在教育部記者會展現各自的亮點,接受成果驗收。教育部表示,試辦計畫執行半年以來,8所學校各憑既有產業連結基礎,發展各校人才培育及產學研發的特色,至今已有具體績效。

典範科大計畫目的是平衡高教與技職資源,101年試辦學校包括台北科技大學、雲林科技大學、南台科技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屏東科技大學、高雄應用科技大學6所。另外,正修科技大學及龍華科技大學,獲補助成立產學研發中心。

設計因應全球趨勢
科技大學的產業研發也呼應社會需求,雲科大基於全球能源危機,綠色科技的研發表現特出,成功研製太陽能電動遊園車「YunTech 2」,節省2/3能源消耗,甚至減少75%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雲科大更與相關綠能業界合作規畫,把節能減碳概念運用在校園建築上,建成智慧綠建築「工程六館」,館內設置熱交換空調系統、主動照明節能系統、太陽能光電系統、太陽能噴水池,也以雲端即時監控系統紀錄用電與發電情況,整體效益每月平均可節省15%至30%的電量。

▲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黃炳照破解電化學光譜機制,延長電池壽命、降低成本,獲36項專利。(圖文/楊萬雲)

獲得典範科大之一的北科大,回應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「世界級學士黑手」的期待,培育冷凍空調及車輛工程人才,預計102學年度開班。

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表示,台灣冷凍空調業缺乏人才,北科大冷凍空調系將與桃園職訓中心合作,招收25歲以下、冷凍空調科相關科系的畢業生,大一住在職訓中心受訓,一週回校一次,大二前考取乙級訓練師執照;大二到大四上學期則是白天至業界上班、晚上修課,直到大四下學期再回到職訓中心,花半年時間考取甲級技術師證照。

▲台北科技大學研發並技轉的三陽電動機車「E-WOO」控制器關鍵零件組,克服動力車無力的瓶頸,並通過工業局TES認證。(圖文/楊萬雲)

姚立德說,車輪工程系也採同樣模式,與台北市勞工局職訓中心合作,招收25歲以下、高職汽修科畢業生,與汽車大廠產學合作,白天實習,畢業立即就業。針對國內技術導向的博士生,多數都需發表SCI論文才能取得學位,北科大將釋出30%的名額,只要擁有2年以上實務經驗或專利關鍵技術,就不須發表SCI論文,解決產業界相關的務實問題及領導能力。

「未來農業不再只是一級產業,它必須結合二級加工、三級行銷創意。」屏科大校長古源光說,熱帶農業是該校發展核心,建立區域產學聯結網與熱帶農業的產學合作。

屏科大擁有最多的實習產房,推動學生至海外進行國際產業實習,目前簽約提供海外實習機構近百家,每年約有70人次至海外實習;同時推動一系一產業、一師一企業的模式,強化教師的實務能力。

精緻化與行銷是關鍵
古源光舉例,屏東科技大學、台大農業試驗所和大眾電腦成立產學合作平台,研發出「香檳茸」,香檳茸的前身是不起眼的巴西蘑菇,透過品種改良,研發出大顆、營養含量高的巴西蘑菇,成為炙手可熱的農產品。他補充,未來精緻農業是趨勢,除加強產學合作的規模外,農業行銷也是發展關鍵。

▲屏東科技大學透過產學合作,研發出高價值的「香檳茸」,一斤可以賣到2千元以上。(圖文/楊萬雲)

台科大校長陳希舜表示,台科大和產業界合作緊密,已與正崴、研陽、中鋼、光寶、新光鋼阿爾格等大型企業建立聯合研發中心。在研發成果與產業連結上,台科大化工系教授黃炳照組成鋰離子電池研究團隊,成功破解電化學光譜機制,延長環保電池壽命、降低電池成本。在關鍵技術研發方面,針對亟待突破的鋰電池相關材料及零組件研發,進行相關專利分析,迄今已獲得36件專利。

日上班夜上課 科大打造世界級黑手
教育部今(23)日下午舉辦「發展技職教育新典範」記者會,請到台北科技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雲林科技大學、屏東科技大學、南台科技大學、高雄應用科技大學、正修科技大學、龍華科技大學等6所技職院校,介紹他們在推動「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」上的成果。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表示,該校在人才培訓上推動產學合作,讓學生自大二開始在業界實習吸取經驗,到大四畢業時不只有相關技術證照、也具有實務經驗,增加人才競爭力。

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,教育部為引導科技大學建構產業創新研發環境,帶動產學合作人才培訓及智財加值,並均衡高教與技職經費資源分配,於101年先期試辦「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」,以發展具備「與一般大學明顯不同的實務特色」及「於人才培育及研發技術轉移皆與產業有緊密結合」的典範科技大學,今天來到現場的6所學校就是此計畫的初步成果。

台北科技大學在人才培訓方面,針對車輛工程系及冷凍空調系學生規劃4年的產學合作課程,學生大一開始先送到職訓中心接受1900小時的技術訓練並取得乙級證照,大二開始就分發到各實習企業工作吸取實務經驗,白天上班晚上上課來兼顧技術與學業,大四下學期則會讓學生接受甲級證照的訓練,這樣一畢業就是具備甲級、乙級證照,增強就業競爭力。

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自豪的說,北科大以「打造世界級學士黑手」為目標,另一方面也與木柵高工合作,推動學生以「師徒制」的方式學習專業技能,讓學生進入知名醫療器材製造商瑞健,以每週工作4天、上課3天的方式,一面在企業學習專業技能,一面在學校學習基礎學理課程,畢業後不只可取得二技或二專學歷,更可直接與就業市場「無縫接軌」。

學生白天上課晚上唸書會不會太累?姚立德認為還好,畢竟夜間部學生也是這樣在學習,而且學校會對在校課程進行調整,因此不會有課程上不完的問題,而且由於學生大一就已經受過職訓局的專業訓練,大二開始進入企業實習的薪資條件也較佳,與一般建教生的水準有所差距。

除了台北科技大學之外,其餘5所科技大學也分別在人才培訓及產學研發上成果豐碩,屏東科技大學就和樂活生技公司合作,將研發出來的農業栽種技術轉移給民間企業,讓企業培育美觀又可口的香檳菇,巨大的菇體其直徑可超過10公分以上,非常具有市場競爭力。

不過台灣勞動與政策協會執行長張烽益提醒,在各校積極推動產學合作的同時,也應注意學生的勞動權益,尤其要兼顧工作與學習,校方更應注意到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內容是否真的有助提昇競爭力?還是只是單純讓企業享受廉價勞工?學校也應該關心學生在白天疲憊的工作後,是否還有精神完成晚上的學校學習?他說,如果學生有任何疑問,歡迎向相關勞工團體諮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